会员申请
0311-66516390
网站首页
商会概况
商会介绍
商会章程
组织机构
商会新闻
商会要闻
会员动态
苏商动态
会员风采
企业介绍
产品展示
会员服务
政策动向
法律援助
通知公告
联系我们
商会新闻
会员动态
苏商动态
苏商动态
商会新闻
首页
>
论商会会长与秘书长的角色定位及权责差异
发布时间:2025-09-26 13:16:17 来源:石家庄市江苏商会
论商会会长与秘书长的角色定位及权责差异
河北省南通商会名誉会长 杨斌
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,商会作为连接政府、市场与社会的关键枢纽,其治理效能直接影响着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。随着商会功能从传统联谊向产业共治、政策协同、价值创造的深度转型,会长与秘书长两大核心岗位的角色定位与权责边界亟待系统性重构。二者既非简单的上下级关系,亦非割裂的决策-执行二分体,而是共同构成现代商会治理的“战略-运营双引擎”。明晰其职能分野与协同逻辑,是提升商会组织韧性、释放公共价值的前提。
一、商会会长:战略舵手与价值引领者
会长作为商会的法定代表与最高领导,其核心使命在于把握组织发展的方向性命题,通过前瞻布局和资源整合塑造商会的不可替代性。
(一)政治引领与战略定盘的复合担当
在国家治理体系深度演进的背景下,会长必须具备双重敏感度:既要精准把握宏观政策导向与政治要求,确保商会发展符合国家战略方向;又要立足行业本质设计可持续的战略路径。这要求其超越单纯的企业家思维,形成“政策解读-趋势研判-战略响应”的系统能力。具体表现为:主导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政商互动范式,为会员争取制度性发展空间;在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代表行业发声,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;在重大社会变革节点上明确商会立场,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与社会形象。
(二)公共价值创造与社会影响力构建
现代会长角色已从封闭的“商界代表”转向开放的“公共价值缔造者”。其核心责任包括:主动设定行业伦理标准,引导会员企业践行社会责任;设计商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接口机制,如在乡村振兴、绿色转型、区域协调发展中嵌入商会的专业能力;塑造具有公信力的行业话语体系,在重大公共议题中输出建设性观点。这要求会长具备将商业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本的能力,使商会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价值伙伴而非利益诉求体。
(三)制度变革推动与生态位重塑
面对会员诉求多元化和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性,会长必须扮演“组织进化设计师”角色:主导商会章程与治理结构的迭代升级,建立适应复杂环境的决策机制;推动资源分配模式革新,引入第三方评估、绩效审计等工具提升资源配置效能;构建跨行业、跨区域的战略联盟网络,拓展商会的发展半径与功能纵深。其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打破路径依赖,使商会从“被动响应者”转变为“规则参与制定者”。
二、商会秘书长:体系运营与效能保障中枢
秘书长作为商会日常运行的操盘者,其核心价值在于将战略蓝图转化为可执行的运营体系,通过专业化管理释放组织效能。
(一)制度落地与流程优化的执行中枢
秘书长实质承担着“治理体系工程师”职能:将章程条款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规范;设计决策传导与执行反馈的闭环机制;构建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的防火墙系统。这需要其具备将抽象原则具象化的能力,例如:开发适配商会特点的数字化治理平台,整合会员管理、活动运营、财务控制等核心流程;建立标准化工作模块库,提升服务产品的可复制性与质量稳定性;实施持续性的流程诊断与再造,消除组织运行中的效能损耗点。
(二)会员需求响应与价值传递的管道
作为距离会员最近的治理主体,秘书长必须构建“需求感知-服务交付-效果评估”的全周期管理系统:建立分层分类的会员沟通机制,运用大数据分析绘制精准的需求图谱;设计服务产品的敏捷开发流程,实现从需求识别到方案落地的快速转化;构建多维度的满意度评价体系,将会员反馈转化为组织改进的驱动力。其核心在于突破被动服务的局限,通过前瞻性需求挖掘创造会员价值增量。
(三)专业赋能与组织进化的催化剂
新时代秘书长已超越传统“事务总管”定位,进阶为“专业赋能者”:参与战略制定的前期调研与可行性论证,提供基于运营实践的关键洞察;主导管理制度与工具创新,如设计理事会履职评估标准、专业委员会运行规范等治理工具;培育职业化工作团队,构建能力培养与知识管理的长效机制。这要求秘书长兼具治理视野与专业深度,成为衔接战略层与执行层的“转换枢纽”。
三、会长与秘书长的协同机制:动态平衡的艺术
二者关系的本质是“价值共创伙伴”,需通过制度设计实现权责清晰且有机互动的治理共同体。
(一)战略制定与实施反馈的闭环构建
理想的协作模式呈现“双螺旋结构”:会长主导战略方向设定,秘书长提供决策依据与落地路径设计;战略执行中秘书长持续反馈环境变化与执行障碍,会长据此动态调整策略;项目评估阶段双方共同主导复盘,形成认知升级的迭代循环。关键在于建立“战略务虚会+执行分析会”的联席机制,确保认知同步与行动协同。
(二)权力边界与互补领域的制度赋权
需通过章程与授权清单明确三重边界:决策权边界(会长主导重大事项决策,秘书长拥有执行方案制定权);资源支配边界(会长把控战略资源分配,秘书长掌握日常运营预算);代表权边界(会长行使组织对外代表权,秘书长专注内部协调权)。同时设置“灰度协作区”:在创新项目孵化、危机应对、制度变革等场景中建立联合负责制,避免因权责绝对化导致治理盲区。
(三)治理效能最大化的机制保障
构建“三维驱动系统”实现协同增效。首先是信息共享机制,即建立会长与秘书长专属信息通道,确保战略意图与执行现状的实时互通;其次是能力互补机制,即设计双方共同参与的专题研习项目,弥合战略思维与运营管理的认知鸿沟;最后是相互评估机制,即将会长对秘书长的绩效评价,与秘书长对会长决策可行性的评估纳入双向考核。
四、走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跃迁
在商会从“熟人共同体”向“现代治理主体”转型的进程中,会长与秘书长关系的重构具有决定性意义:
(一)治理专业化的制度基石
清晰的权责划分消解了“家长制”或“秘书处专政”的传统治理风险。会长专注价值创造与外部整合,秘书长深耕体系运营与效能提升,二者通过制度化协同形成治理合力。这种专业分工使商会能够应对日益复杂的政策环境与会员需求,显著提升组织的公信力与可持续性。
(二)组织韧性的核心构造
当危机来临时,会长的战略定力与资源调度能力结合秘书长的快速响应与执行能力,构成商会的“抗压双保险”。在日常运行中,会长的方向把控与秘书长的流程优化形成持续改进的驱动循环,使组织具备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基因。
(三)公共价值创造的倍增器
二者的有效协同能最大化释放商会的社会效能:会长开辟的政策参与空间需要秘书长的专业化提案支撑;会长主导的产业倡议依赖秘书长的会员动员能力落地;会长塑造的公共形象需通过秘书长的精准传播转化为现实影响力。这种耦合效应使商会真正成为区域经济治理的关键力量。
当前中国商会正处于功能重塑的历史关口。唯有构建会长与秘书长各司其职又深度协同的现代治理架构,通过制度创新明确“战略引领”与“卓越运营”的权责配比,才能有效激活商会的平台价值。这不仅关乎单个组织的存续发展,更影响着行业协会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度与质量,是建设有为政府、有效市场、有机社会的重要制度实践。未来商会竞争力的分野,将首先取决于这对核心关系能否完成从“经验主导”到“制度治理”的现代性跨越。
上一篇:
当好商会会长应树立“六种意识”
下一篇:
新时代加强商会党建工作的思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