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申请
0311-66516390
网站首页
商会概况
商会介绍
商会章程
组织机构
商会新闻
商会要闻
会员动态
苏商动态
会员风采
企业介绍
产品展示
会员服务
政策动向
法律援助
通知公告
联系我们
商会新闻
会员动态
苏商动态
苏商动态
商会新闻
首页
>
新时代商会建设必须具备“五个一”
发布时间:2025-09-26 15:30:55 来源:石家庄市江苏商会
新时代商会建设必须具备“五个一”
河北省南通商会副会长 张叶龙
新时代的商会,不再是资源撮合的中介场所,而是一种嵌入式的社会机制。它既要链接经济,也要回应治理,还要承载文化与价值的转译功能。在多元利益交错、行业边界模糊、技术更迭加速的现实中,如何让商会自身具备一种“系统性升级”的能力,成为行业生态中真正有韧性、有引领力的存在,亟需构建起具有明确结构的现代建设框架。
在此背景下,本文提出新时代商会建设的“五个一”体系:一个核心目标、一套平台机制、一条价值主线、一种治理逻辑、一双外部视野。这五个“单元”,既是商会运行的支撑体系,也是其突破传统、适应变化的能力矩阵。
一、一个核心目标:从服务型向创新型跃升
(一)摆脱“维护者”定位,走向“塑造者”角色
商会不能再满足于“传达文件、组织活动、对接资源”的传统任务,而应以推动行业结构优化、商业模式演化为己任,成为行业创新的组织者与孵化者。
商会应设立“创新引领”型发展目标,例如构建会员企业创新网络、支持细分领域试点、提供跨界协作平台等,将创新变为服务的出发点,而非附加项。
(二)推动结构性重构,形成长期效能回路
不应只满足于“年度计划+短期项目”的运营模式,应围绕长期行业痛点构建系统性方案,形成从数据采集、问题分析到机制输出的闭环管理。
比如,对于“民营制造企业创新乏力”这一行业共识,商会可联合上下游形成“试验田”机制,动态评估成员企业创新行为与转化成果,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化经验。
二、一套平台机制:打通横纵维度,实现系统协同
(一)搭建“纵向贯通+横向互联”的双轨平台
纵向上,应强化与政府、高校、科研机构等公共系统的对接,获取政策、知识、资本的“原始生产资料”;横向上,应加强与兄弟商会、行业协会的协同联动,形成联合体式生态群。
平台不仅是办活动的“场所”,而应是数据、机制、资源实时互动的“操作系统”。例如建立“行业数据池”“专家智库共享库”“联合市场发布窗口”等结构性平台模块。
(二)优化平台接口设计,提升服务的反应速度与精准度
平台要具备“即时感知+精确推送”能力——即能对会员企业的问题做出快速、匹配、动态响应,而非静态发布与被动接收。
应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工具构建服务引擎,实时分析会员需求,匹配项目、专家、资金等要素,形成“数据驱动的定制服务”模式。
三、一条价值主线:让社会责任成为硬逻辑
(一)从“搭台唱戏”到“共建规则”
商会不应只是做连接、搭桥,而应主动参与行业规范、道德共识、绿色标准的制定与推广,成为社会责任的“制度建构者”。
比如在“双碳”目标推动下,商会可以组织建立绿色发展联盟,制定绿色采购、低碳评估的行业标准,引导企业向长期主义转型。
(二)从“义务公益”到“嵌入运营”的责任机制
社会责任不能仅靠“爱心捐赠”,应嵌入商会机制之中——如设立“公共事务部”“社会议题响应机制”“企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”等。
商会可引导会员企业将公益目标与商业目标融合,如联合组织“社区共建型项目”“产业帮扶计划”,推动责任由“附属”走向“主轴”。
四、一种治理逻辑:制度化、数字化与开放性的三重融合
(一)用制度化保证运作规范与监督可持续
商会应告别“人治+惯例”的运行模式,建立一套制度化、程序化、结构化的内部治理体系,包括理事会运行规范、秘书处权责界限、项目执行流程等。
应形成对“内部治理、外部反馈、会员参与”三条主线的问责体系,设立轮值述职、动态绩效评估机制等,避免权力沉积与资源浪费。
(二)用数字化重塑流程、透明与反馈机制
引入CRM、ERP、OA等系统,将会员服务、项目执行、资金流转等信息全流程上链,实现“事中可视、事后可查”的透明治理。
搭建“数字商会驾驶舱”,定期对外发布运行数据、项目成效与资源分配情况,实现治理公开与数据赋能。
(三)用开放性吸纳多元主体,实现结构弹性
商会应不局限于会员单位的“封闭自治”,而应吸纳社会智库、创新企业、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参与治理,增强系统张力。
可设立“观察员制度”“社会合伙人机制”等柔性协作结构,提升外部创新因子的输入强度。
五、一双外部视野:构建内嵌全球与链接在地的双重能力
(一)以“全球反射”意识打磨商会的竞争力
面对国际贸易格局的重塑、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增加,商会应具备跨境资源整合能力与国际市场预警机制。
如建立“外贸预警信息通报机制”,联合口岸商会构建“海外基地+国内服务”双循环平台,帮助会员企业降低出海风险。
(二)以“在地嵌入”机制扎根本地场域
商会应深入地方经济肌理,与地方政府、特色产业、乡村振兴项目形成命运共同体,建立服务本地发展的长效机制。
通过参与“地方营商环境评估”“产业转型研讨”“本地智库共建”等项目,增强商会在本地社会中的联结感与可信度。
“五个一”不是抽象的标签,而是一个动态结构、一组运行逻辑、一套方法论。它既是新时代商会回应外部变局的适应系统,也是其实现组织跃迁的成长引擎。唯有目标清晰、平台高效、责任嵌入、治理有序、视野拓展的商会,才能真正从“联络站”成长为“驱动器”,从“服务者”蜕变为“引领者”。
上一篇:
论商会加强横向交流的目的意义
下一篇:
商会信息化建设初探